終於來到通識課的最後一篇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我會說明我認為最實用的一套皮革分類方式。在這之前,讓我們再複習一次製造皮革的流程:
圖1:簡化的皮革製造流程
應該依據什麼準則來挑選皮革?
在前處理、鞣製與後加工這三個製造階段中,各有許多不同的選擇可以互相搭配,例如:植鞣、鉻鞣的牛皮都可以進行摔軟、噴塗、壓紋加工,牛以外的動物皮也可以以植鞣法製作成皮胚,例如植鞣山羊皮。不同的工序組合會產生不同特性的皮革。
有許多人會將皮革依鞣製方式分為植鞣與鉻鞣兩類,試圖歸納這兩類皮革的特性,但這樣的分類方式沒有考慮到後加工方式對皮革性質的影響,因此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誤解,例如:「植鞣皮未必硬、鉻鞣皮未必軟」,植鞣牛皮可以經過摔軟,變得鬆軟有彈性,鉻鞣皮也能做得硬挺;「植鞣皮面未必天然、鉻鞣皮面未必人工」,植鞣牛皮不一定非要做成苯染皮,一樣可以在表面噴塗塗料、壓紋,而鉻鞣皮當然也能製作為苯染皮。因此,由於原皮、工序內容與道數各不相同,最終產生的皮革特性與單一工序的關係,是無法簡單的一以蔽之的。
對一般消費者而言,能接觸到的都是已經經過襯料調整或補強的皮件成品,不太容易感受到皮革真實的硬挺度、彈性或韌性,而僅能就皮革表面的質感來判斷皮革的好壞。我想與其區分植鞣還是鉻鞣,皮革在後加工階段中,經過塗飾後呈現的表面特性與質感是否能符合你的使用習慣才更來得重要,例如:皮革是否耐磨損、皮面是否呈現天然質感、表面手感是否有彈性……等等,所以我建議大家在挑選皮件時,往這個方向來思考。
而對製作皮件的玩家來說,還需要再考慮皮革本身的彈性、紮實度、厚度等等細節,但畢竟你的作品最終還是會送到消費者的手上,因此皮革的表面質感仍然是一個很重要的思考方向。
如何看出皮革的表面質感
在考慮皮革的表面質感時,有兩個因素必須要考慮:皮革的表面塗飾方式與動物種類。
表面塗飾並非單指噴塗塗料,也包含噴佈手感劑、上蠟、拋光或是壓光等工序,這些工序能夠大大影響皮革的表面質感,讓皮革具備更豐富的特色、更適合日常使用。
在下面這張圖中,我整理了比較常見的幾種表面塗飾類型,與這些類型皮革的基本特性。
圖2:不同表面塗飾方式產生的皮革特性
而動物種類則決定了皮革本身的皮質,雖然表面塗飾能夠在一定範圍內強化皮革本身的弱點,但仍然有其極限,例如:綿羊皮無論再怎麼塗飾,本身皮質一定都還是較為鬆軟的。
在下面這張圖中,我整理了比較常被用來製作皮件的動物皮革種類,讓大家參考。其中鱷魚皮的皮質依不同品種也會有所不同,小型的凱門鱷皮革骨化程度較高,會比較僵硬,屬於比較低價位的鱷魚皮;而較常被用來製作高級皮件的灣鱷、尼羅鱷、短吻鱷等品種,皮質就較有彈性、柔軟。
圖3:不同動物皮革天生的皮質軟硬度概略
大家在挑選的時候可以依這兩個指標來辨認眼前的皮革類型、特性,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皮件。
也許你對天然皮面情有獨鍾,那麼便會欣賞苯染皮革;也許你特別喜歡柔軟的手感,但又怕容易髒,那麼就挑選輕塗料的羊皮或是小牛皮;也許你不想總是小心翼翼的保護皮夾,那麼塗料稍重一些的皮革,或者是蜥蜴背部這種鱗片很堅硬、不易磨損的皮革會更適合你。
另外,雖然皮革也可以依選用的皮胚來粗略區分等級,例如:苯染皮只能使用最完美的高級皮胚,重塗料皮可以選擇使用等級相對較低的皮胚。但其實每種類型的皮革都各自適合不同的使用習慣與情境,不需要太刻意區分優劣,只要他的特性能符合使用需求,就是一款好的皮革了。這系列文章旨在幫助大家了解皮革的特性,更容易挑選出適合自己的皮件,而不是為皮革區分等級喔!
優秀的工匠也能根據你的需求,挑選出適合的皮革類型與部位來製作,當然更會避開使用已有瑕疵的皮革,因此與其追求皮胚原料等級,不如找到一個值得信賴的工匠或是品牌,更能確保皮件的品質。
實際體驗各種皮革
看完了皮革的分類方式以後,如果有些地方你覺得看得不夠明白,或是想要實際體驗、觸摸看看這些不同類型皮革的差異,工作室有為你規劃一堂很適合的通識體驗課喔!
在這堂半天的通識體驗課中,你將能實際觸摸到十多種不同的皮革,包括愛馬仕使用的山羊皮、epsom、togo、barenia等等經典皮革,也有蜥蜴、蟒蛇、鴕鳥等稀有皮革,甚至還有夢幻的喜馬拉雅鱷魚皮。
認識了皮革後,我還會指導你親手縫製完成一個簡約的卡片夾,體驗法式工藝的基礎。
經過這堂課程,你將能更深入了解皮件的細節,用與以往不同的角度來欣賞手邊的皮件、皮包作品。
如果你也像我一樣喜歡皮革的話,歡迎你來報名我的皮件通識體驗課喔!
圖4:通識體驗課作品
皮革小辭典
最後,我收集了一些常見的皮革相關名詞,盡量以簡短的方式重點說明,讓大家能快速了解,未來會不定期再更新補充,你可以把這篇文章收到書籤裡,有需要的時候回來查閱喔。
.植鞣皮 (Vegetable-tanned leather):
使用植物丹寧鞣製而成的皮革。植鞣牛皮在手作市集中最為常見,但其他動物皮也能使用植鞣法製成皮革。
.鉻鞣皮 (Chrome-tanned leather):
使用鉻鹽鞣製而成的皮革。一般量產的皮件大多為鉻鞣皮製品。
.頭層皮:較厚的皮革經過片削成兩層後,包含皮革表面的部份稱為頭層皮。
.二層皮 (Split):承上,較厚的皮革經過片削成兩層後,內面的部份稱為二層皮。這層皮的強度、韌性較低,有可能磨面製成絨面皮,也可能噴覆上厚重塗料製成壓紋皮革。雖然已不含原始皮面,通常仍稱之為真皮。
圖5:皮革剖面結構
圖片來源:牳瑪皮革工作室
.粒面皮/珠面皮 (Grain leather):表面完整,幾乎沒有經過磨面處理磨除瑕疵的頭層皮革。
.小牛皮 (Calfskin):不同皮廠所稱的標準略有不同,但大致是指月齡小於12個月的牛皮,張幅約為成牛皮的一半,毛孔特別細密、纖維細緻。
.Nappa:製作得特別柔軟、有彈性,並保留天然紋理的皮革。牛皮、羊皮都可以做出這種效果。
.牛巴戈 (Nubuck):英文直譯,將頭層皮輕磨,做出微絨毛感的一種技術,或指稱使用這種技術處理過的皮革。不限於牛皮,可以應用在羊皮、鱷魚皮等不同種類的皮。
.麂皮 (Suede):我傾向稱為「絨面皮」,皮革經過磨面處理,表面呈現較nubuck更強的絨毛感,多以牛、羊、豬皮製成。
.馬鞍皮:植鞣牛皮的一種,特別強韌、紮實,不易變形,是適合用來製作馬鞍的上好材料。現有許多人用以指稱所有的植鞣牛皮。
.荔枝紋皮:牛皮經過天然縮紋,產生類似荔枝殼的紋路,稱為荔枝紋。天然縮紋產生的紋路,在皮革不同部位會有顆粒細緻與粗大的變化,而壓紋技術可以模仿這種紋路,均勻壓印在任何動物皮革上。
.瘋馬皮:在製程中加入大量油、蠟製成的苯染皮,通常為牛皮。彎折時表面會稍微變色,風格強烈。
我是DK,一個專注於追求皮革工藝極致的台灣皮件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