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個性的關係,我很喜歡持續鑽研同一件事情

然後把這件事情越做越好

今天就來分享我製作皮夾的一點小龜毛吧

為了這一點小龜毛,我花了兩年的時間改進、設計一個工具

且讓我娓娓道來 (先生您貴庚?)

一直在改進的皮夾製作方式

皮夾是我開始學習製作皮件後,製作的第3個作品

圖1:我製作的第一個短夾

從那之後就陸陸續續的製作皮夾

到現在10個年頭過去了,應該也有製作差不多100個皮夾了吧

這10年間,我不停改進我製作皮夾的方式

初期只會使用植鞣革,就用單層的植鞣革製作

然後慢慢理解到皮夾的每個部位,應該要使用不同厚度的皮革

不僅使用不同厚度,在邊緣處再酌量削薄,能讓成品看起來更輕薄俐落

如果將卡層做成梯形,就可以不影響皮夾邊緣的厚度

就這樣用植鞣革練習了3年,覺得自己有了明顯的進步

圖2:兩個短夾製作的時間相隔3年

再來開始練習使用鉻鞣革後,又接觸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原本一片零件用一片植鞣革,背面上處理劑就好

現在我要用兩片只有原本一半厚度的皮革貼起來做

(我不用內裡布,因為我的目標是做最頂級的皮件)

跟植鞣革比起來,鉻鞣革真的軟到不行

裁皮刀要是磨得不夠利的話根本就沒辦法處理它

所以我又花了一些時間練習把裁皮刀磨好

圖3:兩片皮革對貼

做著做著,又有越來越多因為龜毛而想要改進的細節

本來卡層做成梯形就很方便,但每次做到放照片用的透明窗夾層

都能直接看到背後的梯形,不是完整的一個色塊

讓人實在是看得很不順眼

於是我花了很多時間實驗、練習

現在我製作的皮夾卡層都是完整的長方形

圖4:長方形卡層 / 梯形卡層比較

本來皮夾最外層的外皮,用兩片皮革整面貼起來做就好

只要內裡的皮用薄一些、軟一些就能順利彎曲

但後來發現若是只貼合外框,皮夾外層的手感會更柔軟、更有彈性

並且還可以在鈔票層中增加隱藏的小夾層

圖5: 鈔票層中的隱藏卡層

彎折處就是最龜毛的地方

在製作需要彎折的作品時,要特別留意彎折部位內裡與外皮的長度

就像操場的彎道一樣,內裡長度要比外皮稍短些

彎折起來才不會產生太多不自然的皺褶

或者是阻力太大而無法順利彎曲 (製作包包時很容易發生)

而在只貼外框的做法中,內外皮革的長度就顯得更重要

若是內裡過長,在彎折時就會浮凸起來

除了不好看之外,也可能會影響到收納的功能

 

內外皮革長度的差距不是很容易就能計算出來

通常我會使用模具,將粗裁的內外皮裁片就著模具貼好成型後

再裁切成需要的真正尺寸

 

常見的模具大致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木板,把兩端削磨成彎曲面輔助貼合

另一種是三角柱形狀的,站立非常方便

另外也有人不使用模具,用貼合滾輪或是圓筒來做到彎曲成形的效果

圖6:各種不同型態的模具

 

為了將皮夾做到最完美,我試過了各種方法

成果多少都還是有些不盡完美

皮夾在使用時,最外層會對折到呈現接近0度夾角的狀態

三角柱模具與滾輪貼合的做法,雖然能做到彎折

但角度與皮夾需要的「對折」還是有點差距

因此內裡都還是會稍微過長,而導致浮凸或是皺褶

而木板雖然能做到角度的要求

但由於模具無法直立,操作起來容易產生預期外的皺褶

圖7:不同模具製作的成果比較

為了解決這個小小的龜毛問題

我設計了一個讓木板模具能夠站立的底座

這個活動式的底座能夠夾持厚度3cm以內的木板

市售的木板模具也能來拿搭配使用

我在木板上也做了一些小小的改良

木板兩邊的弧度分別適用於短夾與更小尺寸的卡夾或零錢包

並在木板模具刻上中心線,操作時能更方便對齊裁片

這組模具,接近完美地解決了我製作皮夾的這個龜毛問題

在這裡分享給各位追求卓越的皮革玩家

台灣設計、台灣製造的皮件工具

由於我的小小堅持

這組模具,從設計、打樣到生產,都完全在台灣進行

是一個貨真價實由台灣孕育出來的皮件工具

MIT是我的堅持,使用MIT的工具製作皮件是我的夢想

或許我還會再製作其他的工具

這些工具肯定都會由台灣在地的工廠製造

希望有一天,我們能擁有許多台灣的皮件工具

我是DK,一個專注於追求皮革工藝極致的台灣皮件工匠

error: